浙江麗水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保持適pH值范圍是十分重要的。如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曝氣池混合液的pH值達到9.0時,原生動物將由活躍轉為呆滯,菌膠團粘性物質解體,活性污泥結構遭到破壞,處理效率顯著下降。如果進水pH值突然降低,曝氣池混合液呈酸性,活性污泥結構也會變化,二沉池中出現(xiàn)大量浮泥現(xiàn)象。
培養(yǎng)優(yōu)良、馴化成熟的生物系統(tǒng)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負荷的能力,但如果pH值在大幅度內變化,則會影響反應器的效率,甚至對微生物造成毒性而使反應器失效,因為pH值的改變可能引起細胞電荷的變化,進而影響微生物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微生物代謝中酶的活性。
綜上所述,在生物系統(tǒng)處理廢水過程中,應提供微生物佳的pH值范圍,以使其在優(yōu)化條件下運行。
化學需氧量(COD)
COD的測試方法嚴格遵守廢水水質分析國家標準測試方法?;瘜W需氧量是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用氧量(mg/L)表示。化學需氧量越高,也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
常用的氧化劑主要是重鉻酸鉀和高錳酸鉀。以高錳酸鉀作氧化劑時,測得的值稱CODMn或簡稱OC。以重鉻酸鉀作氧化劑時,測得的值稱COD¬Cr,或簡稱COD。如果廢水中有機物的組成相對穩(wěn)定,則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間有一點個比例關系。一般說,重鉻酸鉀化學需氧量與階段生化需氧量之差,可以粗略的表示為不能被需氧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觀察在廢水生化處理過程中作用極其重要,它不僅反映微生物培養(yǎng)程度和污泥馴化程度,并直接反映廢水的處理情況。 活性污泥是由細菌類、真菌類、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等多種微生物群體所組成的混合培養(yǎng)體。
細菌具有較高的增殖速率和較強的分解有機物的功能,真菌也具有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原生動物以攝食游離的細菌為主,起到進一步凈化水質的作用,后生動物則以攝食原生動物為主。
通過光學顯微鏡可以觀察真菌類的絲狀菌和原生動物與后生動物的生物相,通過觀察與辨別其種屬和數(shù)量可以判斷污泥的質量和處理水質的優(yōu)劣,因此,將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稱為活性污泥系統(tǒng)中的指示性生物。
除活性污泥宏觀指標外,采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可以觀察污泥的微觀生物指標,即污泥的生物相。生物相觀察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觀察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等指示性生物的數(shù)量及種類變化。不同質量的活性污泥中存在不同的指示生物,通過指示性生物的觀察,可以間接評估活性污泥的質量。
浙江麗水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另一部分是觀察活性污泥中絲狀菌的數(shù)量。不同質量的活性污泥中絲狀菌的量是不同的,通過絲狀菌數(shù)量的測量,也可間接反映活性污泥的質量。
(1)指示性生物的觀察:對于某一特定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當活性污泥系統(tǒng)運行正常時,其生物相也基本保持穩(wěn)定,如果出現(xiàn)變化,則表示活性污泥質量發(fā)生了變化,應進一步觀察并采取處理措施。微生物的種類繁多,其命名方法也非常復雜。從實際出發(fā),運行人員應熟練掌握活性污泥中常見的微型指示生物:變形蟲、鞭毛蟲、草履蟲、鐘蟲、線蟲等。這些微生物中的某一種或幾種是否占優(yōu)勢以及比例多少,將取決于工藝的運行狀態(tài)。
在內置式膜生物反應器中,膜組件置于生物反應器內部。原水進入膜-生物反應器后,其中的大部分污染物被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分解,再在抽吸泵或水頭差(提供很小的壓差)作用下由膜過濾出水。膜組件下設置的曝氣系統(tǒng)不僅給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提供了所必需的氧氣,而且氣泡的沖刷和在膜表面形成的循環(huán)流速對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積起到了積極的阻礙作用。由于這種形式的膜生物反應器更為緊湊,占地少,但是清洗時不方便,且由于通量較低,投資相對較高。
本工藝中采用的是外置式膜生物反應器,膜組件為管式聚酯膜組件。相對于其它的板式式、簾式等形式的膜組件來說,具有組件結構簡單,裝填密度大,對預處理要求低、不易堵塞等優(yōu)點,同時膜處理過程由于大流量回流及氣體沖刷,能耗較低。
工藝特點
能有效的將滲濾液實現(xiàn)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對污染物的處理目標就是使其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本工藝采用生化處理和物化處理相結合的方法,利用綜合處理法(生物法+膜法)能比較*的降解污染物的特點,使污染物數(shù)量減少、危害程度降低。
能抵抗一定的沖擊負荷
垃圾滲濾液的特點就是其水質、水量等容易發(fā)生較大的變化。特別是水質的變化,這直接決定著工藝的可行性。本工藝在設計時充分考慮這些變化,采用各種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應對這些沖擊,保證系統(tǒng)的可靠穩(wěn)定運行。